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近日,為推進農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林草局制定了《“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到2025年,農藥產業體系更趨完善,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對農業生產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推進農藥生產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大中型生產企業。到2025年,著力培育10家產值超50億元企業、50家超10億元企業、100家超5億元企業,園區內農藥生產企業產值提高10個百分點。重點在糧食、蔬菜、水果、茶葉優勢產區,打造農藥標準化經營服務門店1萬家,大力推行開方賣藥、臺賬記錄、追溯管理等規范化經營服務。到2025年,力爭50%的農藥經營門店實行標準化經營服務。加強農藥科學安全使用技術普及,大力推廣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著力發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不斷提高農藥利用效率。到2025年,三大糧食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5%,持續推進化學農藥減量使用。構建國家農藥數字監管平臺,完善信息化、智能化監管服務。健全管理制度,改善工作手段,形成上下一體、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現代化管理體系,全面提升農藥監管服務能力和水平。
據了解,農藥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廣泛用于農業、林業、衛生等領域控制有害生物,為保障糧食安全、農產品(5.900, 0.00, 0.00%)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發揮重要作用。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農藥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長足發展,已成為農藥生產、使用、出口大國。“十三五”期間,我國農藥產業發展成效顯著,農藥創制能力不斷增強,產品結構明顯優化,在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農業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對農藥產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農藥產業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明顯短板,持續推進農藥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如生產企業小而散,淘汰落后產能任務重;品種結構老化,更新換代任務重;創新能力薄弱,轉型升級任務重;支撐能力不足,農藥監管任務重。
《規劃》的重點任務為,“十四五”時期,圍繞農藥產業發展的新目標,著力構建現代農藥生產體系、經營服務體系、安全使用體系、監督管理體系、研發創新體系。
《規劃》指出,要推進化學農藥使用減量化。統籌病蟲害防控需求和農藥減量化要求,淘汰高毒低效化學農藥,推廣高效低毒低風險農藥,推進病蟲害生物防治替代化學防治。大力推廣高效施藥器械、智能化精準化施藥技術、交替輪換用藥等措施,提高農藥利用率。推廣應用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理化誘控、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措施,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建設大數據農藥使用監測平臺,指導農藥科學精準使用。“十四五”時期,推進實施農藥減量行動和綠色防控,示范引領化學農藥使用減量化。
與此同時,推進農藥使用專業化。扶持發展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改善設施設備條件,著力提升糧食主產區、重大病蟲源頭區統防統治服務能力。加強植保專業隊伍培訓,在糧食、蔬菜、水果、茶葉等主產區及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草原鼠害等主要發生區,逐步推行農藥安全使用指導員制度,明確熟悉病蟲害防治和農藥安全使用的專家或技術員分區包干巡回指導,推進落實農藥交替使用、安全使用、按照安全間隔期使用等措施,推廣普及農藥科學安全使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