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令馬斯克一度崩潰的難題,似乎得到了解決。
2座超級工廠相繼開業,特斯拉正在兇猛擴產。繼柏林工廠開業后,當地時間4月7日,特斯拉的德州超級工廠正式開業。馬斯克非常樂觀地表示,預計明年,德州超級工廠的Model Y年產量可達到50萬輛,以德州工廠為起點,特斯拉未來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將超20%。
此外,在馬斯克收購了推特9.1%的股份并成為最大股東之后,推特曾宣布馬斯克將加入董事會,然而最新的消息卻稱他又不加入了。當地時間周日晚間,推特首席執行官Parag Agrawal發布推文稱:“馬斯克已經決定不加入我們(推特)的董事會”。受此影響,推特美股盤前一度跌近8%。
當前,供應鏈危機是馬斯克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在俄烏沖突和全球新一波疫情的影響下,今年3月芯片的交貨時間達到26.6周,創出歷史最長交貨紀錄;另外,動力電池產業鏈上游的鋰、鈷等上游材料價格高居不,俄羅斯鎳的供應或將大幅受限,全球新能源汽車電池廠商將有可能面臨鎳供給短缺的問題。當近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推特上發文稱,鋰的價格已經達到了瘋狂的水平,特斯拉可能會直接大規模地進入鋰礦開采和提煉業務。
近日,鋰的直接提取技術DLE,正在引起全球汽車制造商、礦業巨頭的興趣,甚至包含了美國能源部。今年3月,美國能源部長詹妮弗•格蘭霍姆表示,DLE技術或將改變市場上的游戲規則,對未來而言是個巨大的機遇。
周一,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截至收盤,道指跌1.19%,標普500指數跌1.69%,納指跌2.18%。大型科技股全線走低,蘋果跌2.55%,亞馬遜跌2.16%,奈飛跌2.21%,谷歌跌3.35%,臉書跌2.64%,微軟跌3.94%。
特斯拉瘋狂擴產
最近,馬斯克“玩”得有點嗨。
當地時間4月7日傍晚,特斯拉CEO馬斯克為特斯拉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新工廠舉行了一場大型的開業派對,社交達人·馬斯克徹底引爆了開業現場。
這場盛大的開業 Party,主角自然是特斯拉的德州超級工廠,也是馬斯克演講中的重點。馬斯克介紹稱,德州超級工廠是全世界容量最大的工廠,如果把得州超級工廠倒過來,高度將達到1166 米,比世界最高的迪拜塔還要高出337米。
在工廠的建設方面,馬斯克強調了特斯拉的本土化戰略,在本地建設工廠、車輛無需長途運輸,這對于環境和能源是至關重要的。
馬斯克表示,預計明年,德州超級工廠的Model Y年產量即可達到50萬輛,屆時特斯拉將在這座超級工廠開始生產電動皮卡Cybertruck。
同時,馬斯克透露,德州超級工廠正在制造4680動力電池,德州工廠出廠的 Model Y 都將搭載 4680 動力電池,版本為標準續航四驅版,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州工廠未來可能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池工廠。
展望未來,馬斯克再度拋出豪言壯語,在4680動力電池供應的加持下,德州超級工廠設定的產能目標是每年100萬臺,以德州工廠為起點,特斯拉未來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將超20%。
以全球汽車總銷量8105萬輛計算,要達到全球市場占有率超20%,特斯拉年銷量必須達到1621萬輛。而去年特斯拉全年銷量僅有93.6萬輛。
而不到一個月前,特斯拉在德國柏林的超級工廠也剛剛開業,馬斯克還在現場親自跳了一段熱舞。
目前,特斯拉在亞美歐三大洲,已經擁有了6座超級工廠,分別是負責生產電池的內華達工廠、造儲能設備的紐約工廠、生產Model 3 和 Model Y 的上海工廠、計劃生產 Model Y 的柏林工廠以及加州的 Fremont 工廠、剛剛開業的德州超級工廠。
隨著6座超級工廠建成,特斯拉的產能將大幅增長,新開業的德州工廠和柏林工廠預計將使特斯拉的年產量翻倍。據路透社預計,特斯拉的總產能可能將達到200萬輛/年。
據特斯拉最新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交付報告顯示,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超過31萬輛,同比增長67.7%,一季度產量超30.5萬輛,再創新高。
據FactSet調查的分析師稱,特斯拉預計在2022年將累計交付約150萬輛汽車。
馬斯克的新煩惱
坐擁6座超級工廠,曾經一度讓馬斯克崩潰的產能問題,已不再是制約特斯拉增長的瓶頸。未來要實現20%的市占率目標,供應鏈危機卻成為了馬斯克最大的難題之一。
近日,馬斯克在推特上直言,由于供應鏈危機,這是一個異常艱難的季度。另外,馬斯克表示,當前鋰的價格已經達到了瘋狂的水平,特斯拉可能不得不大規模進入(鋰礦)開采和精煉領域,除非成本有所改善。
當前,“缺芯”陰霾仍籠罩著全球汽車行業。在俄烏沖突和全球新一波疫情的影響下,2022年3月芯片的交貨時間(從訂購到交付)再度增加2天,達到26.6周,創出歷史最長交貨記錄。據AFS預判,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車制造商2022年或減產超100萬輛。
“現在芯片幾乎不問價格,只問供貨量和時間。”有汽車產業鏈的采購人士表示,在缺芯的緊張情緒下,目前大部分汽車芯片的價格都在上漲,其中最搶手的芯片價格漲翻了十幾倍。
受俄羅斯與烏克蘭沖突影響,芯片的關鍵原材料或將面臨停產風險。此前,烏克蘭的2家主要氖氣供應商已經停止運營,這2家公司的氖氣產量在全球供應中約占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氖氣是制造芯片的關鍵原材料,這2家公司的停產可能加劇全球半導體短缺。據市場研究公司Techcet的數據計算,全球約45%-54%的半導體級氖氣由烏克蘭供應。
除了芯片以外,動力電池產業鏈上游的鋰、鈷等上游材料價格,都在瘋漲。據生意社數據監測,今年第一季度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仍處于大幅走高區間,截至3月24日,電池級碳酸鋰華東地區均價為501000元/噸,與年初相比價格上漲了77.66%。
另外,鎳也讓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感到緊張,受俄烏局勢影響,俄羅斯鎳供應或將大幅受限。
2021年,俄鎳產量占全球原生鎳(包括一級鎳和二級鎳)產量6%,占全球一級鎳產能的22%,歐洲28%的鎳都來自于俄羅斯。
中信證券指出,目前全球鎳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疊加在俄烏事件的影響下,全球新能源汽車電池廠商將有可能面臨鎳供給短缺的問題,導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增長減慢,短期內或會暫時從高鎳三元轉向低鎳三元或磷酸鐵鋰電池。
GlobalData 的最新報告也指出,制裁俄鎳將延緩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滲透進程,尤其在歐洲。
鎳作為三元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價格的上升將直接影響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生產成本。鎳價每上漲10萬元/噸,50度電的純電動汽車5系單車成本需要上漲2261元,6系則需要上漲2709元,8系則需要上漲3605元。
由于供應鏈的壓力,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廠商開始上調新車售價,一度掀起了漲價潮。
美國能源部的“豪賭”
鋰,作為新能源產業鏈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與日俱增,對鋰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一項關于鋰的直接提取技術DLE(direct lithium extraction),正在引起全球汽車制造商、礦業巨頭的興趣,美國能源部更是“豪賭”這項新技術。
DLE技術使用過濾器、薄膜、陶瓷珠或其他設備從鹽水中提取白色金屬,這項技術所用的設備遠小于傳統的鋰提煉方式。行業分析師認為,一旦DLE技術奏效,將能更大規模地擴大全球鋰產量,甚至徹底改變電動汽車電池所需鋰材料的生產方式。
今年3月,美國能源部長詹妮弗•格蘭霍姆在談到DLE技術時表示,它將改變市場上的游戲規則,對未來而言是個巨大的機遇。
與此同時,美國能源部已經開始入場投資這項技術的研發。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能源部向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提供了1500萬美元的資金,用于測試DLE技術的商業價值。另外,美國能源部正在考慮資助其他的DLE項目,其中包含了全球最大的油田技術服務公司-斯倫貝謝。
據路透社報道,斯倫貝謝公司正在內華達州建設一個DLE項目,這個項目也受到美國能源部的支持,作為一個競賽項目,美國能源部提供了400萬美元,以爭取最佳地熱鋰技術發展。
另外,力拓集團、通用汽車等多家企業也開始投入資金進行DLE技術研發,嘗試商業落地。其中,力拓集團已經在阿根廷的DLE項目投入了8.2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