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2022年4月25日下午,馬斯克宣布與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達成收購協議,交易總金額為440億美元,交易將會在年內完成。
作為擁有8300萬推特粉絲的全球首富,馬斯克意圖通過史上最大的并購杠桿之一,拿下世界級的社交平臺,世所矚目。有觀點猜測,馬斯克是因早前被推特刪帖而置氣,干脆把平臺買下。但是,以一個理性經濟人的視角思考,任何經濟決策都應充滿理性,即行動根源在于利益最大化。
特別是在數字經濟席卷全球的當下,數據已成為平臺企業競爭的重要資源與資產。我們認為,馬斯克高價收購推特并非一時沖動,而是有其數據驅動型交易的內在商業邏輯。推特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數據要素價值,馬斯克的收購完成后,有助于他實現數據資源整合、智能分析和深度開發利用,以實現更具競爭力的數字科技生態長遠布局。
這筆價值440億美的交易是否會受到反壟斷審查,各方有不同看法。譬如,奧巴馬時期的美國司法部反壟斷部門官員比爾·貝爾(Bill Baer)就認為,反壟斷部門會密切關注交易給競爭和消費者帶來的風險。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前主席威廉科瓦奇(William Kovacic)表示“很難看出推特與這兩家公司(特斯拉和SpaceX)有多大關系。”
盡管不同于臉書(Facebook)收購瓦次普(WhatsApp)、微軟(Microsoft)收購領英(Linkedin)等公司間并購,此次是馬斯克以個人名義進行交易,但由于馬斯克對特斯拉、SpaceX等企業具有實際控制權,其收購行為客觀上可能促進特斯拉、SpaceX和推特之間展開某種業務上的交集。
雖然這幾家公司目前的具體業務間沒有直接關聯,尚不存在“防御性并購”的風險。然而,馬斯克以個人名義收購推特,并整合這幾家公司的數據,這在現實中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根據相關資料,截至2021年8月,馬斯克持有SpaceX 43.61% 的股份;截至2021年12月31日,馬斯克對特斯拉持股為21.2%。如果馬斯克收購推特后對其股權掌控達到一定比例——持有推特高額比例股權,比較符合馬斯克行事風格,那么他對公司間的數據存儲、轉移、使用、共享等數據政策和行動就具有很大話語權。
舉個例子,2020年谷歌全面收購Fitbit,不僅得到了Fitbit全部股權,還獲得了Fitbit所擁有的用戶數據(包括用戶的個人信息、健康狀況、運動習慣等隱私數據),以及Fitbit數據庫的開發技術。雖然谷歌承諾不會使用Fitbit所收集的健康與健身數據來幫助其從事運動裝備、健身器械、健身物資等商品的在線廣告設計和推送,但是不能排除其在不改變數據儲存位置的前提下通過聯邦計算、隱私計算等加密算法來挖掘數據效能。
在馬斯克收購推特后,如果讓車聯網數據和社交數據充分整合和開發利用,就可以推動算法模型的進化和優化。數據整合能夠為馬斯克在智能互聯網產業鏈市場、乃至星鏈計劃等更大戰略布局上提供基礎。
就目前來看,這次收購因為反壟斷被終止的概率很小,但仍是一個值得研究和觀察的案例。
實際上,反壟斷機構已在對這次收購給予關注,此前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 FTC 正在調查馬斯克最初購買的推特9%股份的合規性,以及他是否遵守了反壟斷報告要求。
收購推特是為了數據?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數據驅動型并購已經成為新趨勢,被并購一方往往持有的強大數據流。并購后的平臺企業擁有海量、多源、異構的數據資源,能有效實現數據整合,可以利用大數據和算法挖掘和分析數據信息,更好地追蹤和分析用戶的行為和偏好, 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
但是,這種并購也可能使得平臺通過數據聚集鞏固和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迅速提高市場集中度,強化“贏者通吃”的市場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平臺生態系統的競爭層面,數據集中不再受制于具體行業和相關市場的限制,數據資源的聯合和重組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競爭約束效果。
從這一趨勢背景下來看,推特所掌握的海量用戶社交數據有助于馬斯克構建起他的數字科技帝國。
目前,馬斯克控制的特斯拉已經在收集全球范圍的地理位置、交通信息、出行數據等,他的星鏈也正在成為重要的網絡接口。根據推特2021年三季度財報,推特平均日活用戶達2.11億,環比同比雙增長。
雖然收購推特是馬斯克的個人行為,但并不排除馬斯克未來會推動特斯拉的交通數據和推特的社交數據實充分聯合和開發利用。如果這樣情形發生,將為特斯拉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使其增強在車聯網領域、社交領域、社交車聯網市場乃至更大數據市場的競爭力。
因此,值得重點關注馬斯克的這次收購可能對數據聚集產生的影響。特斯拉作為車聯網終端運行企業,有能力在全球范圍內獲取與駕駛者的身份信息(數據)、車輛及駕駛行為數據、車輛傳感器采集的道路情況、自然環境等非駕駛行為數據、非駕駛性的用戶消費數據(這里可能涉及用戶利用車聯網社交功能而產生的數據)等。推特則擁有用戶的個人信息、健康狀況、興趣習慣、觀點認知等社交數據、隱私數據。
需要認識到,數據時代任何場景下所生成的數據都具有聯合計算的可能,如果特斯拉、SpaceX等公司掌握了這些龐大的、擁有特定內容的數據集(庫),可能會增加其損害數據相關市場公平競爭的可能性,以及侵害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安全的風險。故而從數據融合的維度看,此次交易是否具有正當性與合法性,決定了馬斯克是否能夠如愿收購推特。
是否有不公平競爭風險?
從國內外數據驅動型并購審查的實踐來看,主要爭議點是評估并購帶來的數據聚合是否有助于企業增強市場力量,提高市場進入壁壘,減少有效競爭,以及對消費者福利帶來損害。
對于馬斯克收購推特這一事件,不僅涉及車聯網市場、在線社交市場,還涉及推特和特斯拉的交叉市場即“社交車聯網”相關市場,作為在線社交內容和范疇的拓展,社交車聯網市場能夠補齊車聯網內容維度,從而發展為大型規模社交市場,或者是通過社交市場上的數據來助力和鞏固車聯網市場優勢。
因此,馬斯克并購推特至少可能對上述三個相關市場競爭產生影響,對于并購在相關市場上產生的具體競爭效果,以下幾點需要重點關注。
其一,是否強化特斯拉在車聯網相關市場的支配地位。
評估數據驅動型并購對于競爭帶來的影響時,首先是要評估數據聚集對于平臺企業市場力量的影響。
特斯拉作為在車聯網行業具有優勢地位的平臺,本身擁有大量車主用戶的關鍵數據資源,推特的數據將進一步豐富特斯拉數據的維度和廣度,即可以從更大范圍上獲取車主用戶的出行數據、生活數據等,并形成精準畫像,從而能夠向他們提供更加精準化的服務,這意味著合并帶來了效率的增進。
但是,由于特斯拉在車聯網領域的具有領先優勢地位,一旦推特數據集被引入,能夠使特斯拉用戶進一步加深與好友、附近的車輛用戶的社交通信。進而能夠增加特斯拉和推特平臺的網絡效應和鎖定效應,并促使兩者市場支配力的形成和強化。
另外,推特和特斯拉的數據互聯互通后,特斯拉可以向更多推特用戶定向投放廣告,而其持有的非車主用戶的信息維度越豐富,其推送廣告的精準度就越高,廣告銷售能力也就越強。這些都可能進一步增強和鞏固特斯拉在車聯網市場上的支配力。
其二,是否提高相關市場或關聯市場的進入壁壘。
推特雖然不是收集社交數據的唯一平臺,其擁有的社交數據也并非“獨一無二”,但特斯拉在交通出行、地理位置等數據市場上的競爭者,想要獲得類似推特的數據庫或是擁有與之匹敵的數據收集能力,仍需要花費巨大成本。
這一判斷要點在谷歌收購雙擊(DoubleClick)、臉書收購瓦次普、威瑞森(Verizon)收購雅虎(Yahoo)等案件中均有體現,歐盟委員會對被合并企業數據的獨特性和其他競爭對手獲取該數據的便利性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論證,從而判定合并是否增加了現有和潛在競爭對手進入市場的難度。
同時,即便其他競爭者有能力獲得相同體量或質量的數據資源,但由于基礎力量的懸殊,其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加以抗衡。換言之,此次收購需要具體研判潛在的數據聚集會否形成競爭對手難以獲取和復制的數據集(庫),從而強化了對用戶的鎖定效應,導致其他競爭者面臨進入市場的壁壘。
其三,是否對相關市場中的創新產生影響。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此次馬斯克收購推特如果能成功,并將之與特斯拉實現數據共通,那么該公司的數據體量、數據質量、數據處理能力等都將有比較明顯的提升,從而在要素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取得突破。
目前實踐中所擔憂的收購對于市場創新損害影響,更多發生在被收購方為重要創新者,或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數據驅動型并購情形中,即馬斯克通過收購推特獲取大量社交數據,加固特斯拉在車聯網領域競爭優勢的同時,擠壓這一領域其他經營者的創新空間,亦或對推特所在的在線社交市場上的創新產生一定負效應。
譬如,2014年在收購瓦次普之前的幾個月里,臉書高管反復強調,瓦次普等即時通訊軟件是對該公司核心業務的威脅,這也為美歐監管機構對臉書展開反壟斷調查提供了潛在證據,從而判斷臉書具有通過并購消除潛在競爭與創新的動機。
目前社交車聯網行業擁有大量活躍的初創公司,譬如,中國的多家互聯網頭部企業都加大了與車企的合作力度,融合彼此優勢,開發“車聯網+”軟件及服務,有望構筑以車聯網智能服務為基礎的的規模經濟業態。因此,不能排除馬斯克收購推特后,通過特斯拉擁有的數據、算法等明顯優勢,可能對這些競爭對手實施數據控制和封鎖,從而妨礙其創新能力。
對用戶隱私保護的擔憂
當前,域外涉及數據聚集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很多都關注到了數據聚集對于用戶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的影響。
譬如,2008年的谷歌收購雙擊案中,歐盟委員會和FTC都關注到了合并交易后的隱私保護問題是否構成競爭關注。
在2014年的臉書收購瓦次普案中,歐盟委員會雖然強調隱私保護問題不屬于競爭法的管轄范圍,但在競爭分析中指出,隱私保護已經成為移動社交網絡服務領域的一個競爭維度。
在2016年的微軟收購領英案中,歐盟委員會在進行競爭損害評估中明確考慮了隱私問題。歐盟委員會指出,隱私是消費者在選擇社交網絡服務時的重要考慮,封鎖效應的進一步強化會邊緣化這一領域的很多競爭對手,從而限制消費者基于隱私保護的選擇。
這些典型案例已經反映出,當監管機構對涉及數據聚集的經營者集中進行競爭影響評估時,是否減損隱私保護水平已成為重要考量因素。
因此,如果馬斯克收購推特受到反壟斷審查,一個需要考察的問題是,推特面臨的外部競爭約束變弱,是否會降低行業創新者和消費者議價能力, 以及是否會引發數據安全和隱私被侵犯的風險。
一方面,如果特斯拉與推特實現數據共通,則可能存在其利用競爭優勢過度收集或濫用消費者的個人數據,特別是地理位置、身份信息、生活數據、搜索數據等敏感性數據,使得消費者數據安全存在風險。另一方面,數據共通后的強強聯合,會增強兩家公司的競爭優勢,并可能利用其優勢地位邊緣化其他隱私保護水平更高的平臺,減少消費者的選擇,整體上減弱相關市場上的隱私保護競爭強度。
總體而言,雖然交易被終止的概率并不大,但馬斯克能否如愿買下推特?即使交易最終得以完成,馬斯克是否會推動手中幾家企業的數據聚集,進而引發約束競爭的效果?這些都值得關注。
此外,推特的數據政策、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是否對數據的轉讓與共享進行明確禁止或限制,此項收購是否需要向其他競爭司法轄區的監管機構予以申報,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觀察。
從長遠來看,收購推特可能只是馬斯克布局數字科技生態的第一步,還需要持續關注其未來的收購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