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模式,賦予了農民及其從事的產業自主“造血”的功能,是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一條新路子
一、田園綜合體的特征
以產業為基礎:田園綜合體以農業為基礎性產業,企業承接農業,以農業產業園區發展的方法提升農業產業,尤其是現代農業,形成當地社會的基礎性產業。
以文化為靈魂:田園綜合體要把當地世代形成的風土民情、鄉規民約、民俗演藝等發掘出來,讓人們可以體驗農耕活動和鄉村生活的苦樂與禮儀,還原村子原貌,開發一個“本來”的村子。
以體驗為活力:將農業生產、農耕文化和農家生活變成商品出售,讓城市居民身臨其境體驗農業、農事,滿足愉悅身心的需求,形成新業態。
創新鄉村消費:旅游業可作為驅動性的產業選擇,帶動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地彌合城鄉之間的差距。而解決物質水平差距的辦法,是創造城市人的鄉村消費。
城鄉互動:解決文化差異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城鄉互動。田園綜合體正是一種實現城市與鄉村互動的一種商業模式。關于城鄉互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空間上把城市人和鄉村人“攪合”在一起,在行為上讓他們互相交織。文化得以彌合,才是人的城市化。
二、田園綜合體的打造策略
1、基礎+資源點——鄉村旅游資源和土地
鄉村旅游資源(泛鄉村旅游資源包含了人工打造的鄉村旅游資源),決定了項目地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的核心導向。土地資源決定了田園綜合體的規模,影響著鄉村旅游產品的配比結構。
根據“島式圈層”田園綜合體的開發模式,鄉村旅游資源和鄉村土地為最外圍圈層,通過運用合理的綜合開發手段,以農業深層次開發(如循環農業、創意農業、生態農業)和農業規?;l展為主,輔以農產品加工銷售、科研、教育、醫療、培訓等其它產業,并形成產業間的聯動。
此外,項目地在發展農業的同時,還可以發展以當地農作物為主的創意農業,并適時開展農業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等鄉村旅游項目。
2、主導/脈絡+吸引點——鄉村旅游休閑
鄉村旅游休閑功能是田園綜合體開發的主導,在其主導下,合理的開發與之相適應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鄉村旅游產品,使其成為整個田園綜合體的重要吸引點,撬動鄉村旅游市場。
同時,各個鄉村旅游休閑項目之間通過有機組合而成若干條旅游線將扮演重要連接線的角色,串聯起田園綜合體的各個圈層。
鄉村旅游休閑項目可融合鄉村觀光、游樂、休閑、運動、體驗、度假、會議、養老、居住等多種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園綜合旅游休閑”,如開設休閑垂釣、農場動物園、采摘、農事體驗等鄉村旅游項目。
在具體開發中,可根據各自地脈、文脈等具體情況,側重打造其中某一項或幾項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休閑項目,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3、配套+支撐點——休閑商業項目
結合鄉村生態環境、生態景觀等生態優勢,可分期、分步、合理的建設生態化鄉村休閑度假酒店、鄉村特色商業街、鄉村MALL等商業設施,作為田園綜合體的商業配套板塊,綜合性的體現生活、休閑、購物、娛樂等多項功能,為整個區域提供較高品質的服務。
4、核心+贏利點——鄉村休閑地產
鄉村休閑地產,以生態化的鄉村環境為導向來打造,主要指以居住功能為主體的傳統地產、居住小區、產權式酒店等鄉村居所型地產。
適合開發的鄉村休閑地產可大致分為:鄉村景觀地產、鄉村度假地產、鄉村養老地產、鄉村主題地產如創意地產、民俗地產、酒莊等多種類型,并可融入低碳、環保、節能、科學、效益高等現代化理念。鄉村休閑地產是田園綜合體開發的最核心板塊,是贏利的核心所在。
三、田園綜合體的綜合產業價值鏈演化
田園綜合體產業鏈的擴展與構建是農業核心競爭力的物質基礎。其重點內容是綜合體內的生產與加工業轉型升級,服務業豐富發展,在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服務業緊密融合的基礎上再派生新產業。
因此,綜合體產業鏈擴展既要高度重視三次產業鏈的高端性,又要強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資源效益的全面性。
1、田園綜合體的綜合產業體系構建
田園綜合體的主題定位與功能開發對產業鏈擴展也有特定的要求與限定。
在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公共服務平臺、科研力量和品牌積累等方面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借鑒國際產業集群演化與整合趨勢,對照農業價值鏈演化規律,依據產業補鏈、伸鏈、優鏈的需要,形成綜合產業鏈。
可以形成包括核心產業、支持產業、配套產業、衍生產業四個層次的產業群:核心產業是指以特色農產品和園區為載體的農業生產和農業休閑活動; 支持產業是指直接支持休閑農產品的研發、加工、推介和促銷的企業群及金融、媒體等企業;
配套產業則是為創意農業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的企業群,如旅游、餐飲、酒吧、娛樂、培訓等等;衍生產業是以特色農產品和文化創意成果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業群。各產業之間相互帶動、推動關系。
2、產業延伸與互動模式設計
將各產業進行融合、滲透,拓展田園綜合體的產業鏈,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為資源,將農產品與文化、休閑度假、藝術創意相結合,以提升現代農業的價值與產值,創造出優質農產品,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和旅游市場。
休閑農業具有高文化品位、高科技性、高附加值、高融合性,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是現代農業發展演變的新趨勢。
通過各個產業的相互滲透融合,把休閑娛樂、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業技術、農副產品、農耕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能夠拓展現代農業原有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
在休閑農業產業體系中,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有效嫁接,文化與科技緊密融合,傳統的功能單一的農業及加工食用的農產品成為現代休閑產品的載體,發揮著引領新型消費潮流的多種功能,開辟了新市場,拓展了新的價值空間,產業價值的乘數效應十分顯著。
田園綜合體項目 :6支撐 + 6建設 + 7條件 + 6拒絕 + 3資金 + 5財政!
6大支撐體系
圍繞田園綜合體的建設目標和功能定位,重點抓好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生態體系、服務體系、運行體系等。
6大重點建設內容
①、夯實基礎,完善生產體系發展條件
要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集約利用的原則,集中連片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田園綜合體區域內“田園+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整合資金完善供電、通信、污水垃圾處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條件。
②、突出特色,打造涉農產業體系發展平臺
立足資源稟賦、區位環境、歷史文化、產業集聚等比較優勢,圍繞田園資源和農業特色,做大做強傳統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推動土地規?;煤腿a融合發展,大力打造農業產業集群;穩步發展創意農業,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開發農業多功能性,推進農業產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強化品牌和原產地地理標志管理,推進農村電商、物流服務業發展,培育形成1—2個區域農業知名品牌,構建支撐田園綜合體發展的產業體系。
③、創業創新,培育農業經營體系發展新動能
積極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力,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方式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優化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增加農業效益。同時,強化服務和利益聯結,逐步將小農戶生產、生活引入現代農業農村發展軌道,帶動區域內農民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④、綠色發展,構建鄉村生態體系屏障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優化田園景觀資源配置,深度挖掘農業生態價值,統籌農業景觀功能和體驗功能,凸顯宜居宜業新特色。積極發展循環農業,充分利用農業生態環保生產新技術,促進農業資源的節約化、農業生產殘余廢棄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再利用,實施農業節水工程,加強農業環境綜合整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⑤、完善功能,補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短板
要完善區域內的生產性服務體系,通過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產業和公共服務平臺,聚集市場、資本、信息、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推動城鄉產業鏈雙向延伸對接,推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完善綜合體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和功能,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⑥、形成合力,健全優化運行體系建設
妥善處理好政府、企業和農民三者關系,確定合理的建設運營管理模式,形成健康發展的合力。政府重點負責政策引導和規劃引領,營造有利于田園綜合體發展的外部環境;企業、村集體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及其他市場主體要充分發揮在產業發展和實體運營中的作用;農民通過合作化、組織化等方式,實現在田園綜合體發展中的收益分配、就近就業。
7大試點立項條件
①、功能定位準確
圍繞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規模、有潛力的鄉村和產業,按照農田田園化、產業融合化、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路徑,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區為開發單元,全域統籌開發,全面完善基礎設施。突出農業為基礎的產業融合、輻射帶動等主體功能,具備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和前景。明確農村集體組織在建設田園綜合體中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其在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方面的作用。
②、基礎條件較優
區域范圍內農業基礎設施較為完備,農村特色優勢產業基礎較好,區位條件優越,核心區集中連片,發展潛力較大;已自籌資金投入較大且有持續投入能力,建設規劃能積極引入先進生產要素和社會資本,發展思路清晰;農民合作組織比較健全,規模經營顯著,龍頭企業帶動力強,與村集體組織、農民及農民合作社建立了比較密切的利益聯結機制。
③、生態環境友好
能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保留青山綠水,積極推進山水田林湖整體保護、綜合治理,踐行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的生產生活方式。農業清潔生產基礎較好,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④、政策措施有力
地方政府積極性高,在用地保障、財政扶持、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應用、人才支撐等方面有明確舉措,水、電、路、網絡等基礎設施完備。建設主體清晰,管理方式創新,搭建了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建設格局。積極在田園綜合體建設用地保障機制等方面作出探索,為產業發展和田園綜合體建設提供條件。
⑤、投融資機制明確
積極創新財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綜合考慮運用先建后補、貼息、以獎代補、擔保補貼、風險補償金等,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田園綜合體建設。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田園綜合體建設力度,積極統籌各渠道支農資金支持田園綜合體建設。嚴控政府債務風險和村級組織債務風險,不新增債務負擔。
⑥、帶動作用顯著
以農村集體組織、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組織引導農民參與建設管理,保障原住農民的參與權和受益權,實現田園綜合體的共建共享。通過構建股份合作、財政資金股權量化等模式,創新農民利益共享機制,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⑦、運行管理順暢
根據當地主導產業規劃和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培育水平,因地制宜探索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模式和運營管理模式??刹扇〈寮w組織、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共同參與建設田園綜合體,盤活存量資源、調動各方積極性,通過創新機制激發田園綜合體建設和運行內生動力。
6類不予受理的情況
①、未突出以農為本,項目布局和業態發展上與農業未能有機融合,以非農業產業為主導產業;
②、不符合產業發展政策;
③、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差;
④、違反國家土地管理使用相關法律法規,違規進行房地產開發和私人莊園會所建設;
⑤、鄉村舉債搞建設;
⑥、存在大拆大建、盲目鋪攤子等情況。
3大政策扶持資金
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補助資金。
5種財政資金使用方式
資金整合,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引導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