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實我覺得金字塔原理的精深之處,遠不止于此,它的作用,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能更深更廣:
有些點芭芭拉大媽自己好像從來沒提過,那我就借這篇文章來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額外理解吧。
金字塔原理,有哪些超出“清晰表達”的作用?
金字塔原理本身
在講它額外的作用之前,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簡單地說一下,這套原理本身到底講的是什么。
經典歸經典,大媽的啰嗦一直被包括馮唐在內的各路神仙吐槽著:明明可以幾千字說清楚的道理,她硬是寫了兩本書,為了賣個好價錢吧...
簡單來說,這套理論建議用金字塔形狀的框架來整理我們的表達,并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一是結論先行
就是要把你想說的最終結論先放在最前面。
比如你想學馬斯克來說服他人:從長遠來說地球并不是人類永遠的歸屬。
那就得先把結論給奠出來 :
“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很久了,但是現在地球上越來越多的問題正在出現 我們發現它不再是一個人類能永遠居住的地方,我覺得人類應該去火星上來為后代尋找新的居所。”
這是金字塔的最上層。
而且這個第一層結論要用SCQA的形式,先介紹一下場景,說一下沖突,提一下問題,再說明一下解決的方案:這是一種更能讓人聽得進去的方式。
二是以上統下
就是說搭建完金字塔最上層后,就要去搭起下面的層次,而下面的層次都需要是支持上面一層的論點,而上面的層次都需要是下面層次的提煉。
比如同樣是探索太空這個話題,在最上層說完你的核心結論后,你需要開始搭建對核心結論的論證。
第二層次的論證都需要支持第一層次:1)地球不靠譜;2)火星是地球外最好的選擇;
第三層的又得支持第二層次的某一點,比如針對“地球不靠譜”這件事,可以這么在下面說明:1)地球上的資源太有限了;2)從長遠來看地球終將毀滅啊。
然后第四層次也需要以同樣的方式去支持第三層次,比如地球上的資源太有限了這點,就可以向下延伸說明:1)空間資源有限,2)食物有限,3)水有限,4)其他能源有限
如此向下,綿綿不絕。
三是MECE原理
它講的是:每一層的論證,都應該保證互相不重復,而且盡可能地覆蓋所有領域的。
比如第四層支持“地球上的資源有限”這點上:空間,食物,水,其他能源...這幾個點間不能有交叉重復,而且涵蓋了方方面面。
最后把上面的原則和例子列到金字塔中,就是這樣的:
以這種方式,基本就能把一個復雜的觀點講得很清楚了。
好了,聊完了基礎,接下來到重頭了。
我來斗膽聊一些超出這個基本范疇的東西:金字塔原理還有什么用?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聯想,還是用同一個探索火星的例子吧。
作用一
確保無論對方給你多少時間
你都能把事情講清楚
很多朋友學了金字塔原理后,在講一件事的時候,每次都會很努力地自上而下地一層一層剖析:
嘗試著一直從頭到尾,講到第五六七八層...誒,不是說這樣才能把事情講得清楚嗎?
當然,如果每次都有足夠多的時間,自然是如此。
但可惜的是,大多數時候聽眾沒那么多時間,也不一定有興趣來花時間來聽金字塔底部的那些細節。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有選擇地根據聽眾和場景來決定:講到金字塔的那一層才好?
你眼巴巴地看著眼前的金字塔,需要做出一個選擇。
如果是在電梯里,1-2分鐘就要和一個人把一件事講清楚:那可能講個第一層,最多加個第二層就好了。
如果對方對下面的層次還感興趣,可以下回約更多的時間。
這其實也就是個電梯演講了。
如果是一次和高層的會議,對方只有半個小時,那可能講到第三四層就可以停止了。
下面的內容,他們感興趣的話自然會提問。
而如果對方有很長時間和興趣,那倒是大可一層層地自上而下,帶著他一直遨游到金字塔的底部,出示你手中的所有數據和支持。
而要能游刃有余地在金字塔上做出選擇,并上下游動,需要做到兩點:
首先,絕對要對金字塔中的所有內容都了然于胸,確保無論對方要進入到哪個層次,你都能帶他在信息和論證的海洋里暢游
然后,要有意識地了解:我們沒必要把金字塔說完 - 根據對方給你的時間和關注,事先決定要講到哪一層。
接著把那層講完,并只講到那一層:因為每一層的信息和論證都是完備的,所以只要講完一層,你要表達的那個層次的信息就能給對方留下清晰的印象。
而如果他還是好奇某個更底層的細節,別擔心,他自然會追問的。
這般操作,金字塔原理就幫你實現了這么一個作用:解釋起東西來詳略得當,在任何場合下都游刃有余。
作用二
幫助你思考和提煉
是的,除了清晰表達,金字塔原理還有幫助你思考和提煉的作用。
比如你一開始可能只是在調研和分析地球上的資源儲存量,作為結論,你發現了:誒,好像這么些資源越來越不夠用啊。
如果只是停留在這一層,像很多初級的思考者那樣,那我們所得的 只是一個很表面的結論,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價值。
但如果把這個分析結果套到金字塔中,你很自然地就會自問:好的,資源越來越不夠用,這個結論它的上層是什么?
一提煉一上升,噢,突然發現 好像地球很可能不是久留之地了啊。
然后,接著你再提一層,那我們人類該怎么辦呢?是不是可以往外走呢?如果往外走,向哪走呢 ?
接著又可以順著下沉一層:好像火星還不錯,去看看是不是真的不錯吧。
......
這樣一個用金字塔結構來幫助思考的過程,最終將引導你做出更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一個更有深度和價值的結論:
人類在地球上不宜久留啊,火星可能才是歸宿啊,所以要去探索火星。
這是金字塔原理在思考的過程中所能給的幫助。
作用三
幫你更好地理解他人表達的內容
是的,它還能幫你更好地聽他人說話和理解。
并不是所有人說話都會清晰地用金字塔原理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對方說的內容很可能會東一塊西一塊,讓人很容易陷入迷惑:他要說的是啥?
比如一個人可能會說:
艾瑪,你知道嗎,地球過一段時間可能就要毀滅啊,
而且全球人口也越來越多 可能在它毀滅之前就我們就待不下去了,
還有啊,那個食物啊,水啊和各種能源啊,也在不斷被消耗,
火星倒是目前和地球最相近的一個行星...
乍一聽,他要說的是地球要毀滅了,地球上能源不夠了,還是火星和地球很相似呢?都是,又都不是。
如果跟著他的思路走,這對我們理解他真正想表達的信息,可能并沒什么幫助。
誒,這時候金字塔原理又可以出現了:
如果在獲取對方的信息時,我們如果主動地在大腦里用金字塔來組織他要表達的信息,那應該很快就能get到 - 他的言中之意Key Message就是:探索火星很有必要。
這,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active listening:
主動傾聽 - 主動問自己對方要表達的“key message”到底是什么,然后用金字塔原理來幫助處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