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能夠高效的解決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那么他一定學會了深度思考。對事件理解得足夠深入,對他人了解的足夠透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是通過簡單的鍛煉就能達到的境界,甚至于它考驗的不是智商,而是思維方式。
如果你平時特別喜歡做這三件事情,那就說明你的思想深度遠超于普通的人。那些思想深度高于常人的人,這三大特征往往很明顯。
第1件事情,經常換位思考
人作為群居動物,我們身處社會上之中勢必要和其他人打交道,而打交道就意味著交流,什么樣的交流才能更深入人心,最能被他人所接受呢?答案就是換位思考。
當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思考一件事的時候,你能夠給出的建議往往容易合乎對方的心意。
可若是你一味的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不考慮實際情況,那么接受建議的人非但不會對你的行為表示感謝,反而認為你多管閑事。
換位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們只有克服了自我中心,并與他人建立起共同認知的時候,才能靈活的切換視角,進而對問題認知的更加透徹,從而有效溝通。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發現了朋友的男朋友或丈夫出軌了,而你卻直接告訴對方這件事,那么朋友很有可能在接受不了的情況下指責你。
對方會認為你打破了她對愛情的美好幻想,比起知道殘酷的現實,她更愿意讓自己沉浸在虛假的幸福當中。好心的提醒卻換來了朋友的抱怨,沒有什么比這更令人難過的了。
實際上,人處于特殊情況下很容易被極端的情緒所控制,此時的她已經無法理性冷靜的思考,即便你覺得自己在為對方好,可她卻無法像你所設想的那樣理性的作出回應。
在工作中學會換位思考更為重要,尤其是商業談判,策劃,產品設計等領域,都需要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多一種視角沒什么壞處,它只會讓你的思維方式更加靈活,進而為你帶來成功。
第2件事情,復盤過往
及時的復盤過往可以增加記憶的效率,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提出了遺忘曲線理論,他指出人們的記憶一共包括4個過程,分別是識記,保持,再認以及回憶。
最初的記憶通常很深刻,然而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它就會被人們漸漸忘卻,可若是你常常復盤記憶,它就會深深扎根在你的腦海當中,無論未來的你在何種情況下需要調取這一部分的信息,你都能脫口而出。
只不過這里所說的復盤并不是死記硬背,深度思考的人常常通過這三個環節來記住自己需要的東西。
第1個環節是理解信息的內容,只有理解了才能明白自己背的東西是什么。第2個環節是把難以記憶的信息和你熟悉的信息聯系起來,讓他們擁有具體的特征,以此來增強記憶點。第3個環節是調動肢體感官,搭配著大腦一起記憶,其中包括聽覺視覺,運動知覺等等。
第3件事情,懂得取舍
那些懂得取舍的人常常能分辨出自己需要哪些東西,而哪些東西都是可以被摒棄掉的。
在當前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在社交平臺上輕而易舉的獲得大量的消息,只是這些信息過于龐大,并且摻雜了許多沒有用的東西,所以簡便的方式非但不會讓你感覺到便利,反而會讓人們頭暈目眩。
如何從一堆無用的信息垃圾信息以及低價信息中提取出真正需要的部分呢?答案只有一個,舍棄。
必要的取舍可以讓人們逐漸掌控自己的思維,從知識四象限理論中可以得知,人們應該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那些既有價值又有用的信息上,因為它們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起著巨大的作用。
有價值卻沒什么用的信息,可以先放到一旁不管,等到有需要的時候再主動查找。沒有用又沒有價值的信息可以徹底的拋棄,它們除了幫我們消磨時間,根本毫無益處。
例如近一些地鐵線路,公交線路,或是周邊的環境信息等等這些東西我們不用刻意的去記住,只要在合適的時候記錄下來,以備不時之需就可以了。
不知道你們是如何看待思維深度這個概念的呢,如果有什么想說的話,不妨在評論區下方共同探討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