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從事營銷事業的人,對差異化這詞,應該不陌生吧。那么,想要做好營銷,必須要了解差異化是什么?
首先我們從三個層面來具體了解下:競爭層面、企業自身層面和消費者層面。
差異化是指——企業要和你的競爭對手制造出差異化,找出競爭對手的戰略性弱勢后,企業要在顧客的認知里,針對競爭對手的弱點,把自己與競爭對手區隔開來。
企業自身的差異化,往往來自于高能技術的創新能力,企業真正差異化于所有的競爭對手,往往是用科技的手段,顛覆式的創新,提供給消費者原本想象空間中沒有的產品;需要企業家用想象力和創造力和對未來的洞察力,判斷力為企業造就差異化。企業自身創造的差異化價值,對消費者而言絕非升級那樣簡單,而是從0到1的,從無到有的滿足,是必須領先于消費者需求的差異性——正如喬布斯說描述的: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你把產品放在他的面前。
1、差異化是指企業在顧客廣泛重視的某些方面,力求在本產業中獨樹一幟。差異化的領域主要有有形和無形兩個方面。有形的方面通常是圍繞著產品的內容,形態,使用方式,使用場景,價格,包裝等等來進行的;無形方面則圍繞消費者喜好而設計,是和品牌精神相關的差異性。消費者層面的差異性,關鍵在于其可感知性和識別性,關鍵在于消費者是否需要這份差異性,是否能第一時間就發現差異性帶來的利益性。
2、但是大家是否覺得“差異化”的意義,越來越呈現出同質化的趨勢?甚至在營銷界出現“異質性的同質化”的關鍵詞——大量產品和品牌在多個子市場中競爭,你看到的其實是產品過度分化的過程,我們看到,企業把市場分成越來越小的子市場,致力覆蓋所有消費者的需求。過度分化極有可能發展到無意義的程度。產品類別一旦發展到這個階段,就會變出兩個最糟糕的世界——可供選擇的產品數量不斷增多,真正有意義的產品比例在下降,消費者可感知的差異化,越來越成為一種稀缺的可能性。
3、商品稀缺時代,消費者大多數的沖突都找不到對應的產品來解決,整個市場都處于增量當中,生產的越多,利潤自然上漲的越快,商品和商品之間的差異化是否明確區隔感知,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到了如今的供給過剩時代,試問消費者還有什么沖突是沒有對應的產品可以解決的呢?毫無疑問,如今大多數行業已經進入了存量市場的博弈,一個品類或者一款產品的崛起,必然是建立在替代另一個品類或產品的基礎之上,這也就是跨界打劫頻發的原因所在。在成熟的市場中,縱向細分已經走到盡頭,再細分下去難不成要開發出一對一的小市場嗎?借用市場營銷中鉆頭和墻洞的經典比喻,消費者并不需要你為他一對一定制鉆機,給他一個精致的掛鉤,同樣能起到懸掛物件的作用。
4、橫向突破沖突,建立的差異化感知,是消費者想要也是需要的,并且能夠明顯感知到的 ,不是去強化產品的某一個特點然后占據當下市場中的一塊兒山頭,而是要以消費者為中心,去看看除了競爭對手們所專注的沖突之外,當下市場聚焦的沖突之外,消費者還面臨著什么別的沖突,而你的產品剛好可以解決這個沖突。
所以,想要做好營銷我們必須找到一個沖突點,一個還沒有被人發現,還沒有被人解決的沖突。